红色灌区展新姿——韶山灌区强基保灌惠民生综述

  • 来源:红网
  • 时间:2023-06-28 20:50:15

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陈中华 湘潭报道

盛夏时节,湘中大地,绿意盎然,一株株水稻抽穗扬花,孕育着丰收的希望。


(资料图)

一个个引水渡槽,跨越南北、互济东西。

一条条输水灌渠,四通八达,滋养沃野。

这就是闻名中外的韶山灌区。

韶山灌区于1965年7月动工,1966年6月主体工程建成通水,创造了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。韶山灌区灌溉着湘潭、娄底、长沙三地100万亩农田,是目前湖南省灌溉面积最大的灌区,57年来,为确保灌区粮食安全,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。近年来,韶山灌区这一红色灌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“十六字”治水思路,坚守初心使命,在新时代持续绽放灌区新的风采。

创新纪录,项目建设大手笔

水利是农业的命脉。大型灌区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,党中央、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大型灌区建设。

近年来,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(以下简称“韶灌局”)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“十六”治水思路和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,锚定建设全国现代化示范灌区目标,积极谋划重大项目建设,着力夯实灌区工程基础,让灌区工程更好造福百姓,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。

经过两年的精心谋划和努力争取,2021年8月,韶山灌区成功进入全国“十四五”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范围。为湘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撑。项目获批规划改造灌溉面积 96.3 万亩,规划总投84280万元,为湖南省获批的8个灌区中投资最多的灌区,也是湘潭市有史以来最大的单个水利投资项目,亩均投资875元,高出全国平均数的46%,在全国获批规划改造的124个大型灌区中名列前茅。

项目自2021年冬季开工建设,计划通过5年左右努力,把韶山灌区建设成为“高效节水型、智慧管理型、特色文化型、 绿色生态型”的“四型”灌区,实现灌区设施完备、工程安全、灌溉高效、管理先进、防灾有力、生态健康,成为南方地区灌区现代化改造示范灌区。

项目2021年实施投资10000万元,2022年实施投资25000万元,2023年计划实施投资15000万元。韶灌局担当尽责,全力以赴,强化组织领导和施工管理,上级水利部门和湘潭市委、市政府等各级各部门全力支持,确保了项目顺利实施。

民生为本,千方百计办实事

韶山灌区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,落实在行动中,利用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,千方百计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。

灌区建成通水以来,按事权划分,灌区引水枢纽和干渠由韶灌局管理,支渠以下渠系均由县市区和乡镇管理。但长期以来,县市区和乡镇由于财力紧张、体制改革等原因,对支渠的投入和管护严重缺失,造成一些支渠淤塞、毁损甚至废弃,灌溉效率大幅下降,严重影响粮食安全。韶灌局在制定灌区“十四五”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实施方案时,努力争取上级水利、发改部门的支持,将灌溉面积在3000亩以上的49条共238公里支渠全部纳入改造规划,获批规划投资 15869.94万元,为有效解决支渠“中梗阻”提供了资金保障。

4月21日,湘乡市潭市镇九仑等4个村的群众代表将印有“上下联动为地方谋福,标本兼治帮群众解难”的锦旗送到了韶灌局,表达对该局解决洋潭支渠中梗阻问题的感激之情。洋潭支渠总长13600米,是潭市镇九仑、小车、大坪、潭台等4个村6700余亩农田的主要灌溉水源。近年来,由于支渠下游出现塌方和隧道淤堵,上游水漫渠、下游水不到的“中梗阻”十分突出,严重影响当地农业生产,是群众烦心已久的大难事。了解到这个情况后,韶灌局主要负责人多次带队到现场调研,积极优化项目设计方案和资金安排,多方努力予以妥善解决。通过项目实施,共除险加固险工险段2处,消除管涌隐患点3个,彻底清理了淤塞多年的株子山至秀丰间800米隧洞,新建大小避水渠300米。当地群众表示,改造后不但大幅提高当地6700余亩农田的灌溉效能,从今往后农业灌溉旱涝无忧,丰收有望,而且通过在隧洞上游设立沉沙池、阻物格栅,从源头解决泥沙、杂物进隧洞形成新的堵点,新建清淤竖井、便道,大幅降低今后的渠道日常维护和清淤成本,沿渠4个村的9300多名群众将持续受益,是真真切切的为民办实事、出实招、见实效。

在湘乡泉塘村,水浸坪支渠也修葺一新,通过测量验收。 “之前的管道因年久失修,已发生塌方错位,造成了输水不畅。”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项目部相关负责人介绍,这条涵管全长176米,目前已全部完工通水,同时修建了3个检修井,方便日后维护。

修建灌区时,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,修建了大量跨渠人行桥。历经几十年风雨,许多人行桥严重老化毁损,存在严重安全隐患,而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普及,人行桥不能让农业机械和小车通行,群众要求改造人行桥的呼声日益强烈。韶灌局想民之所想,在制定“十四五”现代化改造方案时,将群众生产生活出行较多、且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急需改造的47座跨渠人行桥规划改造为机耕桥,规划总投资1464.52万元。

在湘乡市新湘路街道白托村,一座长桥横跨渠道两岸,桥上通行的群众不再像以前那样战战兢兢了。“以前是一座人行桥,因年代久远,已不能满足渠道两岸人民生活的需要。”

韶山灌区北干渠管理处负责人介绍,重建后人行桥变成机耕桥,增加了宽度,保障了安全性,极大地方便了周边群众的生产和生活。

韶灌局还积极推进干渠沿渠道路的提质改造,规划投资改造渠堤道路28公里并加装安防设施,给群众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良好环境。

今年,韶灌局按市政府的安排部署,将渠堤道路和跨渠人行桥提质改造作为重点民生实事加快推进,在年内完成10公里渠堤道路提质改造和30座人行桥拆除重建或加固任务,目前正在有序实施。

保障有力,抗旱救灾“建奇功”

2022年夏秋,长江流域遭遇1961年以来最严重干旱。湘潭发生高强度、长时间、大范围的极端气象水文干旱,降雨之少、河湖水位之低、高温时间之长、蒸发量之大均超过历史同期。7月8日至10月31日,全市累计降雨仅60.2毫米,偏少83%,为1961年有资料以来历史同期最少,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考验,也对群众生活用水造成威胁。

但在韶山灌区内,没有出现因旱致灾现象,100万亩农田均得到有效灌溉,灌区沿线工矿企业和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水也得到有效保障。

这得益于韶山灌区在蓄水调水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。面对极端干旱天气,灌区筹措资金200万元,组织对全线186公里干渠高标准清淤扫障4次,清除淤泥14万立方米,确保输水畅通。争取上级抗旱专项经费360万元,用于维护涵闸、抢修用电线路和险工险段,整修支渠以下渠系和小水源,解决卡水阻水问题,缓解灌区尾端供水压力。科学制定灌区一、二级配水计划,集中水权,合理调配水量,在各干渠、支渠全面实行轮灌,紧上游、控中游、保下游,确保均衡受益。强化与水府庙水力发电有限公司、洋潭电站、洙津电站的协调,按“以水定电”的原则,在抗旱高峰期停机,优先保障农业灌溉和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需求。

2022年灌区累计提供农业灌溉用水4.594亿立方米,超计划数2720万立方米,农田灌溉保证率达100%,确保了灌区粮食稳产丰收,实现了大旱之年灌区范围无旱灾,创造了新的水利奇迹。

涓涓清泉,润泽大地。民生水利,惠及万家。

韶山灌区,这一水利渠、民生渠、幸福渠,历经数十年栉风沐雨,正以全新面貌和姿态扛起新使命,开启新征途。

“我们将紧紧围绕现代化灌区建设目标,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,大力振作风、提精神、鼓士气,着力补短板、强监管,办实事、惠民生,为保障灌区粮食安全、造福人民群众再立新功”。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党组书记、局长谢四清一席话掷地有声。

关键词:

精彩推送

iCloud+全球涨价公告
头条 2023/06/28
税收营商环境持续优化
生活 2023/06/28
海南海口复兴城的蝶变
生活 2023/06/28

资讯播报